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
最近和区局小刘吃饭,他直言最近生活比较拮据。
三年前小刘家里给他首付买了房,每个月有固定的四千元房贷需要小刘支付。照理说,月薪约一万元,再扣去公积金,还四千房贷压力不算太大。
“前几个月已经开始不能按时发工资了。” 小刘道出实情。
小刘所在的区是主城区,也是全国 “百强区”,经济绝对不差,但还是遭遇了工资发放难的问题。
二
其实小刘并不是工资发放难波及的第一批群体。早在几年前,多地就被爆拖欠环卫工工资。
2023 年,南昌县 134 名环卫工人被拖欠 3 个月薪酬,涉及资金约 80 万元。相关管理处人员称因为财政紧张,未能及时拨付环卫服务外包费用导致。广西某区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因财政紧张辖区环卫站自 2022 年起已拖欠 700 余名环卫工人加班费和年度绩效等薪资达 800 余万元……
环卫工虽不算体制内,但他们的工资依靠的也是地方财政。所以地方财政紧张,他们的工资必然受到影响。
三
临聘人员也是欠薪重灾区。
根据媒体报道,2023 年云南某县教育体育局系统 170 余名临聘人员工资被拖欠,金额达 69.4 万余元;同年,广西某市的临聘教师也遭遇了数月工资未发的困境。
临聘教师有其特殊性,而数量更多的各机关单位临时工,工资更是难以按时发放。
不同于环卫工和教师等特殊职业,普通临时工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媒体为其发声。
四
所以,当区局正式编的小刘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的时候,我直观感受到了地方财政的紧张。
此时,如果你的单位能够按时发放工资,即便干得不愉快,也请珍惜当下。万不可稀里糊涂换了单位,最终连基本的工资都无法按时保障。
与此同时,地方要做好开源节流的工作,此时万不可好大喜功。当下更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保障基层运转可比项目更加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