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场
在蒋凡带领淘宝闪购进入即时零售战场133天后,阿里巴巴再次展开布局。9月10日,公司周年庆之际,高德地图上线高德扫街榜,标志着阿里重返到店业务领域。
高德地图CEO郭宁在发布会上表示,该榜单将结合AI算法与芝麻信用体系,致力于筛选虚假信息,提升信息可信度,并承诺永不商业化。这一动作被视为阿里以技术驱动方式进入本地生活市场的新尝试。
从行业格局来看,美团在到店业务中已经建立起领先优势,其完善的商户覆盖、成熟的评价体系和强大的地面运营能力构成了较高的竞争壁垒。高德此次推出的扫街榜虽然在数据真实性和算法推荐上具有一定新意,但仍需面对用户习惯培养、商户端协同和跨场景引流等多重挑战。
因此对美团而言,高德的此次尝试更多是战略层面的提醒,其长期建立的商户关系、用户心智和服务体验,仍是不小的优势。
另一方面,高德扫街榜目前由高德独立运营,尚未与饿了么、淘宝闪购打通。但据了解,阿里在到店业务的长期规划中,将会参考该产品的数据表现。可以确定的是,阿里巴巴正在加大对本地市场的投入力度,意图构建完整的服务生态。
《新立场》观察到,当前市场对即时零售的关注仍较多集中在订单量增长,而低估了其以会员体系重构消费入口的长期价值。截至最新数据,88VIP会员数已突破5300万,保持双位数增长。新推出的大会员体系实现多业态积分互通,使高频外卖消费能够导向高毛利品类,提升整体变现效率。
蒋凡在近期财报中明确表示UE亏损有望缩减一半。该目标的实现依托于三大支撑:非餐订单占比提升带动客单价上涨,物流规模效应降低单均成本,以及广告协同拉动CMR增长。
战略节奏还算清晰:第一阶段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第二阶段重心转向UE改善与供应链深化。过去半年,淘宝闪购日均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峰值达1.2亿,月交易用户超3亿。这些数据推动阿里即时零售战略实施的同时,也为蒋凡赢得了内部更多信任与授权。
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中,蒋凡表示将继续扩大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在高毛利品类和到店业务上。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不仅包括用户补贴,还涵盖闪电仓网络扩展、天猫超市模式升级和百万线下门店的接入。
《新立场》认为,尽管高德目前仍隶属于其他业务板块,但其未来被整合进电商生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接下来的考验在于,蒋凡能否有效协同各方资源,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竞争壁垒。
01、流量复用与权杖交接
饿了么的配送能力与淘宝的流量引擎完成整合后,阿里巴巴在组织机制和生态协同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阿里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借助淘宝超10亿的用户基础,实现跨场景流量的高效转化与复用。
这一架构调整,打通电商、外卖与本地生活服务的同时,也意味着阿里正式从货架电商转向复合型消费生态。用户通过单一账号,可在淘宝完成从购物、点餐到出行预订等行为,平台借此提升了用户黏性与复购频次。
财务数据提供了初步的验证。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季度,阿里即时零售业务实现收入147.84亿元,同比增长12%;淘宝月活跃买家数与App月活同比均增长25%。
而八月阿里为进一步推进生态融合,又推出了大会员体系,该系统以淘气值为中心,整合多业态会员权益,覆盖淘系电商、饿了么、飞猪、盒马等业务。本季度,88VIP会员数保持双位数增长,突破5300万,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
从产品形态看,高德扫街榜整合了榜单、评分、评价三类内容,其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维度:一是用户行为数据,如真实导航距离、APP内点击、收藏、复购及分享等行为;二是多模态UGC内容,包括图文、视频等评价信息。
其中行为数据借助大模型进行轨迹解析,UGC内容则通过多模态技术做真实性筛选。两类数据最终汇入统一算法,形成动态评分与榜单。
据《晚点LatePost》报道,高德扫街榜的排名主要依赖四个核心因子: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比例和人群宽度。其中,专程前往指标尤为关键,用户愿意驱车超十公里前往的店铺,往往具备更强的品牌吸引力与口碑价值。人群宽度则衡量用户来源的地域分布,辐射范围越广,通常代表商户的知名度越高。
《新立场》认为,高德扫街榜试图构建一套全新的,与传统依赖补贴和流量的模式不同的线下商业模式,高德依托导航这一刚性场景,获取了更真实的行为数据用户可能编造评论,但很少会虚假导航。
如此来看,这种基于真实动线的数据维度,确实有重构本地生活服务的评价体系的可取之处。
然而,摆在面前的也有着不少的挑战。首先,其算法严重依赖导航、复购等量化指标,容易偏向热门商圈和连锁品牌,而大量隐藏在街巷深处、缺乏导航热度但品质优良的特色小店,则可能被系统性忽略。
其次,与大众点评等平台相比,高德目前仍缺乏深度的图文、视频内容沉淀,用户很难仅凭排名和标签感知店铺实际环境与服务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信息的完整性。
此外,高德本质上仍是一个导航工具,用户打开它的主要目的是路线规划,而非消费决策。要求用户在驾车或步行途中深入研究榜单、选择商家,与现实使用场景存在一定错位。尽管其引入芝麻信用旨在建立信任,但一个信用体系的构建绝非一日之功,大众点评所建立的商户星级、评论体系已成为用户决策的重要参考,而高德在这一维度仍需长期积累。
虽然郭宁宣称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并强调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但在集团全面发力本地生活业务、寻求协同效应的背景下,高德能否长期坚守这一承诺还需暂时打上一个问号。
回顾美团过去几年的财报,到店与酒旅业务一直是其利润核心。2024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达524亿元,尽管未单独披露到店业务盈利情况,但公司多次在财报会议中肯定该板块对整体增长的关键贡献。
另一方面,携程虽仍主导国内OTA市场,毛利率超过80%,但其高佣金模式持续引发商户与用户不满。据悉,携程对酒店佣金普遍维持在12%-20%,部分高星酒店甚至达到30%,显著高于美团和抖音,这也促使更多酒店开始寻求多渠道运营。
一些大型酒店集团如华住,已加速建设自有会员体系,以减弱对OTA的依赖,该趋势为阿里、美团等平台创造了切入机会。此前,京东以零佣金策略快速吸纳5万家酒店;阿里则通过飞猪深度整合进淘宝生态,并借助88VIP会员体系打通酒旅消费场景。
蒋凡在财报中提及正在考虑提供到店自提和团购服务,暗示阿里可能复制外卖+到店的协同路径,以高频业务带动高利润板块增长。此外,闪购所积累的同城配送与本地商户资源,也为到店套餐、酒店即时配送等创新业务奠定基础,这类线下履约能力,是纯OTA平台所不具备的。
但对蒋凡而言,压力并未减轻。他不仅要继续守住闪购业务的增长曲线,还需在多线作战中打通高德、飞猪、饿了么与淘宝的生态协同。
而从配送履约到到店引流,业务逻辑和运营重心均有显著差异,团队是否具备多线程作战能力和本地地面推广经验,仍是一个问号。如果高德扫街榜未能如期起量,或阿里在补贴与口碑之间失衡,都可能拖累其整体变现节奏。
客观而言,到店和酒旅业务的利润率远高于外卖与闪购。凭借88VIP会员体系与淘宝的流量基础,阿里如能实现即时零售引流、到店酒旅变现的闭环,将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更清晰的盈利路径,不过这条路注定不会轻松。
尽管高德目前仍不直接向蒋凡汇报,但随着他在集团内资源协调能力的增强,高德及其扫街榜产品未来被纳入电商事业群协同体系的可能性正在升高。
一旦整合完成,高德的入口能力与淘宝的生态资源将形成更强联动,为阿里迎战本地生活市场储备关键弹药。
因此,能否用好这把新枪,也是对蒋凡一次不小的考验。
03、写在最后
高德扫街榜的发布,不应仅仅被视为一个产品上线事件,背后反应的是阿里对本地生活业务战略定位的根本转变:从防御型跟进行动,转向依托生态和技术重构竞争规则的长周期投入。
尽管蒋凡已手握闪购业务的阶段性战果,并获得集团资源倾斜,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高德能否成功从工具属性跨越至消费决策心智,单靠数据真实性和算法能力是不够的,阿里能否协调多部门利益、避免内部资源耗散,形成真正连贯的到家-到店-酒旅联动作战能力更为重要。
而阿里能否将高德的这一能力与淘天电商的会员体系、饿了么的即时配送、飞猪的酒旅资源真正打通,形成一张服务网络,将直接决定其本地生活业务的天花板。目前来看,阿里不缺生态部件,缺的是如何将这些部件以用户愿意买单、商户愿意参与的方式,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资本市场也正在重新评估阿里的价值构成。越来越多机构开始采用SOTP(分业务加总估值)方式对其电商、云业务、国际数字商业和本地生活等板块分别定价。这意味着,市场关注点正从整体利润规模转向各业务的健康度、增长潜力及协同效应。
当然,估值重构的前提是战略兑现。阿里这座庞大的数字生态体,能否真正摆脱路径依赖,以技术和组织创新为支点,打赢一场更重、更慢、也更深的零售战争,是摆在阿里或者说蒋凡面前的问题。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