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互联网生态进入新周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产业深观 时间:2025-09-11 13:53:55

谈及互联网,我们就不得不将其与“生态”这样一个字眼联系在一起。在很多时候,生态,几乎是所有互联网玩家们的标配。在那个互联网依然热烈的年代里,生态的完备与否,可以说是一个玩家市场地位的直接证明。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互联网玩家们几乎都是在做生态,几乎都在将生态看成是衡量自身市场地位的直接体现。

于是,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巨头们通过资本运作、自我下场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扩大和延展自身的生态。对于大而全的玩家们而言,它们更多地是通过将自身的规模和触角,不断地延伸到尽可能多的领域来做大自身的生态的;对于小而精的玩家们而言,它们更多地将自身的小而精的业务,看成是一个支点,从而去撬动更大的生态系统。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互联网生态,始终都是决定移动互联网时代成败的关键要素。虽然随着资本和流量的退潮,互联网生态开始失去以往的效力,但是,拥有一套完整且全面的产业形态,以及基于这样一种产业形态而形成的庞大的生态系统,依然是决定互联网玩家们在新周期里成败的关键要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渐行渐远,特别是随着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崛起,互联网生态同样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里。

从“向外”变成“向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玩家们表现出来的是“既要又要”的发展逻辑。即,它们既要做好自身的核心业务,又要不断地向外延展自身的边界。于是,我们看到了无论是做电商的玩家,还是做社交的玩家,几乎都将自身的生态边界延伸到了尽可能向外的领域里。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互联网玩家们实现了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平台的不断壮大。毫不夸张地说,但凡是那些实现了自身生态向外完美拓展的玩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在那个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年代里,通过这样一种“向外”拓展边界的模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很多的玩家们。然而,随着互联网成为标配,随着新需求、新消费等一系列新兴概念的兴起,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向外”拓展的方式拓展自身生态的方式开始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因为不断地向外拓展边界,不断地做大生态而受到了牵绊,它们的发展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喊出“聚焦主业”、“立足自身”的口号,以往“向外”拓展生态边界的发展模式开始被“向内”聚焦所取代。做电商的开始专注于做电商,做打车的开始专注于做打车,做外卖的开始专注于做外卖,而不再是将自身的触角不断地延伸。

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渐行渐远,特别是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备,未来,真正可以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下获胜的玩家们,将不再是那些以“向外”拓展边界为主导的玩家们,而是那些可以不断地聚焦自身,不断地“向内”做好自身全新生态的玩家们。

从“向上”变成“向下”

如果我们来寻找以往互联网玩家们生态运行的方式的话,不难看出,它的另外一个特点,即通过不断地“向上”生长的方式来获得发展动能。可以说,谁能够快速地向上生长,长成大树,谁就可以在那个移动互联网火热的年代里获胜。回顾以往的互联网市场,我们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不得不说,通过这样一种向上生长的方式,的确可以让互联网玩家们的生态快速地绿树成荫,快速地形成规模。然而,仅仅只是一味地向上生长,而缺少了土地下的树根的支撑,那么,互联网生态的大树依然是暂时的繁荣,依然是短暂的繁茂。互联网下半场上玩家们增长的乏力,玩家们所面临的瓶颈和天花板,无疑正是这样一种向上生长的生态发展模式的问题和弊端的直接体现。

欲要让互联网玩家们获得长期的繁荣,获得持续的发展,必然需要放弃以往仅仅只是以向上生长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而去寻找一种以向下扎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所谓的“向下扎根”,其实就是需要互联网玩家们不断地将“根”扎进产业的泥土,不断地将“根”延伸到更加肥沃的土壤里。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互联网玩家们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营养,互联网玩家们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增长潜能。

我们看到的腾讯的“老树发新芽”,我们看到的阿里巴巴的“焕新”,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同样地,今年以来,兴起的即时零售,同样是互联网生态开始从以往的“向上”开始转变为“向下”的直接体现。原因在于,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即时零售,其实就是通过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原有业务,从而获得新的发展。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只有那些不断地向下扎根,不断地汲取新的养分的玩家们,才能在新的周期里获胜。

从“互联网”变成“AI”

回顾以往的互联网生态的发展,无论是“向外”的延展也好,还是“向上”的疯长也罢,其实正在造就这一切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它的底层技术。那么,它的底层技术是什么呢?无论是PC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的底层技术,其实都是互联网技术。

换句话说,互联网技术,决定了互联网玩家们必然需要以以向外、向上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如果对于这样一种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不难看出,消费互联网,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一个以规模和和效率为主导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C端用户的行为和习惯是被改造的对象。可以说,谁能快速地改造C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谁能够获得足够多的C端用户,谁就可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获胜。

然而,随着用户需求的转变,特别是随着供给侧开始越来越多地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仅仅只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底层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失去原有的效力。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开始在改造产业端,并且建立新的供求平衡的问题上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崛起。同互联网在改造产业端以及建构新的供求平衡上所表现出来的无力不同,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表现出来了极大的潜能。无论是互联网产业,还是传统产业,AI、大数据都可以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deepseek的风靡,还是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对于AI的拥抱,乃至是以智能制造、智慧金融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蜕变,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由此,我们不妨可以大胆地预测一下,未来,只有那些可以借助AI改造自身的业务范畴,不断地建立新的供求平衡的玩家,才是新的互联网周期里的胜利者。

结论

无论是即时零售的火热,还是AI的风靡,乃至是一个又一个的互联网玩家们的嬗变,几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互联网生态正在进入到新周期里。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周期里,互联网玩家们开始摒弃以往的发展模式,转而去追求一种“反向操作”。这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然,同样是它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互联网玩家们才能穿越周期的黑暗,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基业长青。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