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内,一枚直径3.8米的“智神星一号”液体火箭正在进行最后的总装作业。技术人员身着洁净服,正在对二级煤油舱进行精细清理和传感器安装,这是火箭首飞前的关键工序。
“任何微小杂质都可能影响燃料系统功能,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9月1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会前集中采访团走进位于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动力制造部部长邢柏强向记者介绍道,“‘智神星一号’是我国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首款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其低轨运载能力达到7吨。”
这家成立于2019年10月的企业,六年来创造了国内首家实现连续发射成功、首家将商业组网卫星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首家掌握一箭多星发射能力等多个行业第一。星河动力总投资30亿元,总占地356亩,建设包括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基地和“智神星”系列产业化生产基地。
基地建成后将满足“智神星”系列火箭20发/年的总装和发动机200发/年生产能力的要求。更令人振奋的是,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二号”主发动机——CQ-90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燃气发生器近日在牛头山试车基地圆满完成试车任务,成功验证了发动机重复点火、宽域调节、极限工况适应三大核心技术能力。
“智神星一号”采用液氧煤油环保推进剂,第一级可实现垂直回收和重复使用,设计复用次数达30次以上,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6亿元,年税收1.2亿元。截至目前,星河动力已完成20次商业发射,累计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太空,服务国电高科、航天方舟、微纳星空等25家客户。
在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以星河动力为龙头的商业航天产业正在加速集聚。目前,池州市已有商业航天关联企业17家,涵盖火箭研制、卫星载荷研制、高端复合材料、地面终端设备等领域,累计签约航天项目12个,总投资达155亿元。力争到2030年,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全面融入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格局,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区。
随着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临近,这座江南产业城正以创新姿态向世界展示安徽制造业迈向航天领域的新突破。“‘智神星二号’运载火箭设计为直径4.5米的大型模块化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运力覆盖20吨至58吨,计划2026年首飞,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射能力。”邢柏强透露。(记者 张贤良 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