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332亿,清华富二代要IPO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财通社 时间:2025-09-10 22:31:14

9月8日傍晚,海澜之家(600398.SH)公告称,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头部品牌,这家从无锡江阴走出的企业,再次站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此次转向港股,公司称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不过,在资本与消费双重转型的当下,海澜之家是否具备足够的底气?

01 从照相馆到“男人的衣柜”

海澜之家的故事,要从创始人周建平说起。

1960年5月,周建平出生在江苏江阴市新桥镇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清贫。

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很多同龄人选择走读书的道路,但周建平自认不是读书的料,便毅然投身经商。

他开设的照相馆恰逢行业空白期,几乎形成垄断,短短两年就赚到了不少钱,也让他成为了当时罕见的万元户。

然而,照相馆带来的成功并未让他止步。其间,他尝试过开饭店、茶楼、花店,但效果并不好。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88年,当时周建平听到一则消息:新桥老家濒临倒闭的第三毛纺厂在找人接盘,开价30万元。

在那个月均工资只有145元左右的年代,3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因此劝退了不少人。

不过,28岁的周建平认为毛纺织厂很有前景,考虑再三后就掏出做生意攒下的30万元积蓄把厂盘了下来。

当时厂里只剩下18名工人,但他凭借灵活的经营思路,采取“市场缺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策略,工厂很快扭亏为盈。

到1991年,毛纺厂总资产已增至200多万元。

这一年,周建平在一次去杉杉西服厂订货的过程中,发现精纺需求很大,因此决定改变毛纺厂的发展战略。

当时全国毛纺厂还在大规模做粗纺业务,他却果断转向精纺生产,最终带领第三毛纺厂躲过了粗纺产能过剩的行业危机。

1994年,厂子销售额突破亿元,也正式升级为三毛集团公司,成为杉杉、雅戈尔等品牌的重要代工厂。

1997年,三毛集团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跻身纺织行业前五。

2000年12月,旗下奥德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股票代码600398,股票简称“德臣股份”,后更名为“凯诺科技”。

即使做出了一家上市公司,但周建平并不满足于靠代工赚辛苦钱,而是决心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2001年,他砸下700万元邀请港星梁朝伟代言,并将厂牌名“三毛”改成了“圣凯诺”。


当年11月,三毛集团也正式更名为海澜集团,开始谋求自主品牌的发展。

2002年初赴日考察时,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及“饰梦乐”的量贩式销售模式让周建平深受启发。回国后,他就成立了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现称“海澜之家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同年9月,海澜之家首店落户南京中山北路,以自选购衣、大众定价和丰富品类迅速切入市场。

凭借差异化的模式,海澜之家在竞争激烈的男装行业中脱颖而出,逐步成为行业领军者。

02 二代接班

近些年,国内不少家族企业创始人陆续交班给二代,周建平就是其中之一。

周立宸1988年8月出生于江阴,是周建平与妻子赵国荣的独子。夫妻俩还有一个女儿,生于1983年的周晏齐。

作为少东家,周立宸的成长路径并未循着典型的富二代模式。

2010年,周立宸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他并未直接进入家族企业。

为了锻炼独立能力,他进了由盛大前CFO李曙君创立的挚信资本,在投资圈低调打磨两年。

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熟悉资本市场的逻辑,也为日后掌舵百亿级集团奠定了财务与战略视野。

2012年,周立宸进入海澜集团总部,开始接手多个关键部门,包括广告部、信息中心、商品中心和电商业务部门。

2014年11月,他已以海澜集团副总裁身份公开亮相。2015年3月,他顺利进入海澜之家董事会,担任董事。

2017年2月,年仅28岁的周立宸升任海澜集团总裁,成为当时中国民企50强中最年轻的总裁。

这一年的4月,周立宸不再仅担任董事,而是被海澜之家董事会任命为副董事长。

直到2020年11月,周建平宣布辞去海澜之家和海澜集团董事长职务,交棒给独子。

自此,周立宸正式成为两家公司的董事长,从六旬老父手中接过重担。

周立宸的上任恰逢服装行业竞争加剧,线上渠道崛起、运动户外潮冲击男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海澜之家营收从2019年的219.70亿元下滑至179.6亿元,创下近年低点。

接班后的周立宸迅速推动“新千店计划”,关停低效加盟店,提升直营比例,加快向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和核心商圈布局。

与此同时,他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不仅深耕天猫、京东,还主动拥抱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并开展品牌自播。


在周立宸的带领下,海澜集团业绩保持得还不错。

据全国工商联8月底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海澜集团凭借2024年1458亿元的总营收位列第58位。

2021年发布的榜单则显示,海澜集团以2020年超1052亿元的总营收,位列第67位。

2025年一季度,海澜之家录得净利润9.35亿元,是2020年同期的三倍以上。

与此同时,他通过控股斯搏兹、联手京东切入折扣生意,进一步拓展多元赛道。

目前,海澜之家旗下拥有多个自主品牌,包括主品牌“海澜之家(HLA)”、女装品牌“OVV”、男装潮流品牌“黑鲸(HLAJEANS)”、婴童品牌“英氏(YeeHoO)”等。

可以看到,周立宸正尝试带领海澜之家撕掉“男人的衣柜”标签,向多品牌、全渠道的零售集团转型。

但这条转型之路并非坦途:新品牌培育缓慢,主品牌依然占据营收七成以上,库存承压……种种难题依旧考验管理层耐心。


03 赴港追梦

2006年,海澜之家签下国内知名男演员印小天担任代言人。

之后,穿着短袖的印小天,一边大跳魔性舞蹈,一边说着广告词“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感觉”,让品牌家喻户晓。

不过,这样的知名度并未让海澜之家在资本市场过得顺风顺水。

2012年,换下印小天的海澜之家试图冲击A股IPO,在深交所上市,但被证监会否了。

当年5月,证监会在一份通知中指出,海澜之家的控股股东海澜集团曾是上市公司凯诺科技的控股股东,2009年、2010年,凯诺科技的三家主要供应商与海澜之家、海澜集团存在业务或资金往来,且公司未就上述具体事项作出充分、合理解释。


因此,证监会发审委认为,海澜之家的独立性存在缺陷。

此后,海澜之家再未提交IPO申请,而转向了借壳上市。

2014年4月,凯诺科技发布变更证券简称公告,公司名称“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随之变更为“海澜之家”。

通过资产重组,海澜之家借壳凯诺科技实现上市,当时市值就超过400亿元,成为A股最大的服装上市公司。

2015年A股热潮时,海澜之家的市值更是高达近900亿元。

然而,随着行业环境变化和男装市场疲软,公司市值一路震荡回落。

截至9月10日A股收盘,海澜之家报6.91元/股,跟昨天的收盘价一模一样,总市值331.87亿元。


半年报显示,海澜之家第一大股东为海澜集团,持股36.77%;第二大股东为周建平长女周晏齐控制的荣基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3.06%。

值得注意的是,海澜集团与荣基国际为一致行动人,公司最终控制方是周建平。

如今,海澜之家选择赴港上市,既是对融资渠道的再拓展,也是对品牌国际化战略的配合。

相比A股的资金密度,港股市场或能给予其更大国际曝光度,但如何说服投资者仍是关键。

从财务数据看,海澜之家近年来的表现并不稳健。

2021-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1.88亿元、185.62亿元、215.28亿元、209.57亿元,波动明显。

同期净利润分别录得24.91亿元、21.55亿元、29.52亿元、21.59亿元,今年上半年更同比下降了3.42%。

与此同时,2021-2024年海澜之家主营业务毛利率从41.79%增长至46.07%。

尽管不断增长,但这个数据明显低于同期雅戈尔(600177.SH) 72%以上的水平,也弱于七匹狼(002029.SZ) 46.77%-52.63%的水平。

也就是说,相比同行,海澜之家的盈利能力似乎并不占优势。

此外,海澜之家还面临一定的库存压力。2025年上半年存货余额达102.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02亿元。

2024年年报则显示,2024年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330天,较去年增加48天。

拿出上述成绩单,海澜之家能否在港交所过关呢?暂不可知。

04 结语

从创业初期的毛纺厂,到A股服装龙头,再到如今谋求港股上市,海澜之家走过了近四十年的路。

周建平的冒险精神,让“男人的衣柜”一度占据市场心智;周立宸的多元化探索,则试图带领企业摆脱增长天花板。

如今,海澜之家正站在又一个十字路口:资本市场会否认可其转型故事?

答案或许取决于三点:能否提升品牌力,解决“品质焦虑”;能否有效改善库存结构,改善现金流;能否让新业务快速贡献利润,减少对主品牌的依赖。

港股之路,是资本加持,也是市场的试金石。海澜之家若想真正走向“世界一流”,不仅需要讲好故事,更要交出一份令投资者信服的业绩答卷。


*头图为AI生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